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龚侃教授团队张泽丹博士及邓睿逸博士在国际大会现场分享肾癌及尿路上皮癌研究成果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5/7 14:45:36  浏览量:3072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随着中国泌尿肿瘤领域的迅速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登陆世界舞台。在近期法国巴黎举行的第39届欧洲泌尿外科协会年会(EAU24)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龚侃教授团队带来了多项最新研究成果,大会现场《肿瘤瞭望》特邀龚侃教授团队张泽丹博士和邓睿逸博士分享最新研究。

编者按:随着中国泌尿肿瘤领域的迅速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登陆世界舞台。在近期法国巴黎举行的第39届欧洲泌尿外科协会年会(EAU24)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龚侃教授团队带来了多项最新研究成果,大会现场《肿瘤瞭望》特邀龚侃教授团队张泽丹博士和邓睿逸博士分享最新研究。

01
《肿瘤瞭望》:请介绍一下您所在团队在本次大会展示的最新研究成果。

龚侃教授团队 张泽丹博士:本次EAU大会我汇报了一项关于遗传性肾癌早筛的研究,主要利用了代谢物检查,通过在广泛的遗传性肾癌人群当中去筛查关键标志物,从而建立较为精准的诊断模型。特定的血浆代谢物变化如糖磷脂、L-苹果酸等与VHL基因突变类型相关,且血浆N2,N2-二甲基鸟苷水平能独立预测该类患者RCC的发病时间。这些发现促进了我们对VHL-RCC疾病机制的理解,为VHL综合征肾癌的早期诊断、风险评估和个性化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诊断模型的优化有望显著降低漏诊或误诊率,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结果和生活质量,对于罕见病的临床管理和治疗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龚侃教授团队 邓睿逸博士:本次大会我汇报了一项关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的研究,这项研究利用美国SEER数据库,筛选2004年~2020年诊断为器官局限性(T1-2N0M0)UTUC患者。对于UTUC患者,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一直是治疗的“金标准”术式。然而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尽管RNU可以实现较好的肿瘤控制,但实际上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因为手术创伤较大,可能伴随着出血等较严重并发症,而且切除一侧肾脏,可能造成术后肾功能不全。近年由于泌尿外科的各种手术技术的发展,保留肾单位手术(NSS)逐渐在器官局限性UTUC中得到了更多应用。
 
这项研究共纳入1969例器官局限性UTUC患者,绝大多数是T1期患者,约1/3是T2期患者,我们应用倾向性评分加权方法使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达到平衡。生存分析表明,在倾向性评分加权前后,接受RNU和NSS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并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的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T分期和病理分级等特征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合上述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我们绘制了预测患者预后的列线图,并且通过c指数、校准曲线和KM分析对列线图进行评估,分析显示预测模型有良好的识别能力、风险分层和预测准确性。
 
本研究表明,对于器官局限性UTUC患者,部分经过严格筛选的患者可以考虑应用NSS。某些特殊情况,如患者有比较严重的合并症、全身状况较差、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只有单侧肾脏、功能性孤立肾、双侧肾脏都有肿瘤时,也需要考虑应用NSS。
 
 
02
《肿瘤瞭望》:您对本次大会的哪些热点印象深刻?

龚侃教授团队 张泽丹博士:我们的团队主要关注泌尿系肿瘤领域,尤其是在分子标志物、医学结合人工智能诊断及筛查等方面。众所周知,良好的分子标志物对于疾病的筛查、诊断和预后预测至关重要。在本次EAU大会上,来自美国的Brian Chapin博士深入探讨了“生物标志物是否能提供附加价值”的问题。Chapin博士提倡开展前瞻性临床试验来测试现有及新的标志物,并前瞻性地评估其临床价值。我非常赞同他的看法。随着越来越多“优质”分子标志物的发现,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来验证它们的真正临床价值。在今年的EAU大会上,人工智能(AI)领域也设有专场讨论。在此板块中,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郭剑明教授团队在AI技术助力肾脏肿瘤诊断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这项研究不仅为肾脏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也为泌尿外科研究领域带来了创新灵感。
 
龚侃教授团队 邓睿逸博士:本次EAU大会有很多热点话题,我们团队比较关注肾癌和前列腺癌方面的进展。例如对肾脏小肿瘤的处理方式,是主动监测,还是更加积极的肾穿刺活检甚至手术干预,这是未来值得继续研究的话题。另外随着近年来各种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局部非手术治疗,比如射频消融的应用在逐渐增多。对于肾脏良性肿瘤、肾脏小肿瘤、或者不能耐受较大手术创伤的患者,局部非手术治疗其实是可选择的替代方法。但目前肾脏局部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缺乏高质量前瞻性研究论证,所以未来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去论证局部非手术治疗对肾脏肿瘤患者的治疗价值。
 
前列腺穿刺研究等方面也有许多进展,如前列腺减针穿刺方案的优化,不同穿刺方案之间的对比,这些目前都有比较多回顾性研究的数据支持,但缺乏高质量前瞻性的研究数据。此外,我们也在关注前列腺癌AI辅助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近年来,AI在前列腺癌影像辅助诊断的应用在逐步增多。尽管AI在回顾性研究中展现了辅助诊断前列腺癌的潜力,但许多研究者开发的AI模型在推广性和适用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目前将AI融入到临床工作实践中的研究仍较少,未来需要更多前瞻性研究去论证AI在医学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龚侃教授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长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三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中组部万人计划)”
中国医促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肿瘤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肿瘤委员会委员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前列腺癌》编委
 
张泽丹博士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在读博士
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者,目前在国际期刊共发表论文25篇,其中以第一/共一作者发表论文9篇,Q1文章5篇。参与国自然/省自然课题共7项,多次在欧洲泌尿外科大会/中国泌尿外科学术大会上进行口头报告和壁报展示;曾获中华医学会第一届罕见病分会最佳壁报奖。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等荣誉。
 
邓睿逸博士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在读博士
目前已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7篇。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启研"计划1项。在2024年欧洲泌尿外科协会年会(EAU24)进行口头汇报。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尿路上皮癌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