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ESMO Asia 中国之声︱张小田教授:我国生物标志物驱动的临床研究势如破竹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9/11/27 13:03:26  浏览量:1490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19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亚洲年会上,开展了ESMO-CSCO联合论坛,共享2大学会的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

编者按:在2019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亚洲年会上,开展了ESMO-CSCO联合论坛,共享2大学会的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肿瘤瞭望》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以深入了解我国Ⅰ期临床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及在胃癌领域的成果与未来的研究方向。现整理如下,供读者参阅。
 
《肿瘤瞭望》:ESMO-CSCO联合论坛上,您报告了我国生物标志物驱动的临床研究的发展。您可否为我们概述一下主要内容?
 
张小田教授:非常感谢《肿瘤瞭望》的采访。ESMO-CSCO联合论坛的主旨是为了促进两大学会更好地交流。首先我们了解了ESMO Magnitude of Clinical Benefit Score(MCBS),以及ESMO Scale for Clinical Actionability of molecular Target(ESCAT),前者为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综合统计学差异与临床受益进行量化,后者关注精准治疗的靶点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的分级,对指导临床研究设计、卫生经济政策和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之后,张力教授代表CSCO介绍了我国Ⅰ期临床研究的现状、发展和瓶颈;我国在生物标志物驱动的临床研究的发展、进步与西方人群的异同也收到ESMO方面的关注,期待双方合作。这些进步建立于生物标志物领域的快速进展,也受益于国家政策法规的改革。实际上,生物标志物驱动的临床研究是抗肿瘤研究的精髓理念,几乎适用于所有实体瘤。近20年,我国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数量上看,1999年在clinicaltrials.gov上登记的临床研究仅17项,且只有1项针对淋巴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2019年为195项,且59%为生物标志物驱动的临床研究。从质量上看,我国转化研究领域所发表的文章逐步登上更高水平的杂志。生物标志物领域的研究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寻找新的标志物,一是深度研发现有标志物。很多肿瘤已经走在了研发的前沿,如最能从生物标志物驱动的临床研究中受益的肺癌。相对来说,胃肠道肿瘤现有的生物标志物所能够限定的人群较少,但正是由于这些稀有的宝贵人群,更需要充分利用。我国胃肠道肿瘤领域的学家一直致力于寻找更多的生物标志物,并推动其研究。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但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不同的临床研究中心可能同时开展相似研究,同质研究造成了资源浪费。与此同时,同一肿瘤同一生物标志物甚至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表达差异和疗效相关性都差别非常大,当然这也为我们地区间合作提供了契机。通力协作的研究成果可以与亚洲其他国家研究对比,可以与全球对比。未来,生物标志物驱动的临床研究在国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研究者通力协作,也需要国家机构的支持。

《肿瘤瞭望》:您可否谈谈在胃癌领域,肿瘤标志物研究存在哪些问题?
 
张小田教授:胃癌是我国独特的肿瘤,发病人数占全世界的一半。长期以来,胃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分为HER2和非HER2两大方向。尽管大家对HER2阳性的靶向药物曲妥株单抗已较为熟悉,但ToGA研究之后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难题。我们仍面临HER2肿瘤异质性高、检测率不足的客观事实,从标准化HER-2检测的角度,仍需鼓励不同阶段多次活检,组织和外周血的不同检测手段、对原发灶和转移灶同时检测,以克服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①抗HER2受益人群能否扩大?如液体活检技术能否新增部分受益人群;②抗HER2新型靶点药物的探究,如HER2和HER3联合双抗、不同HER2结合位点的双抗,抗HER2偶联ADC药物。基于HER2阳性的胃癌具有独特的免疫微环境的特点,从理论机制和前期临床研究来看,抗HER2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具有很好的前景。抗HER2治疗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胃癌领域的研究热点。在非HER2靶点中,Claudin18.2目前正在进行III期临床研究,及CART的Ⅰ期研究,期待2年后的研究结果;同时,微卫星不稳定、EBV阳性、PDL-1阳性等生物标志物是免疫治疗关注的生物标志物。值得注意的是,在关注生物标志物的同时也要关注患者机体的整体状况,评估整体的微环境如肠道菌群等,从而,更合理更科学地治疗胃癌。
 
《肿瘤瞭望》:寻找更新、更高效、更灵敏的胃癌生物标志物,以便胃癌的早期筛,或者改善患者预后和治疗效果,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国际和国内在这方面有何重要进展?
 
张小田教授:生物标志物如HER2的发现带给临床实践巨大的改变。谁会成为下一个HER2一直是肿瘤学领域的热点。HER2的发现源自回顾性研究,在局部进展期胃癌关注其表达率,在晚期胃癌中关注抗HER2治疗疗效。在当前科学进步下,再重复HER2的发现之路比较困难,我们已尝试了常见生物标志物,也尝试了其他实体瘤中新发现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因此,寻找新的具有颠覆意义的生物标志物可建立于人工智能、二代测序等新技术手段之上。未来,可以通过DNA、RNA、蛋白质水平,或整合病理、影像、组织等不同层次、不同组学的结果,寻找一组生物标志物。对于遗传性疾病如胚系基因突变,仍需更多的遗传咨询、基因检测,以建立遗传家系。中国胃癌一定有别于西方胃癌,具有独特遗传背景、肿瘤微环境。通力协作、互相对比的研究态势有助于中国胃癌的不断进展。
 
专家简介
 
张小田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交流合作部副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聂会珍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ESMO Asia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