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聚焦“食管疾病的全球视野和治疗新技术”——第15届OESO大会盛大开幕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9/11/11 11:25:26  浏览量:1426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继2017年9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第14届OESO世界食管疾病大会之后,2019年11月7日,第15届OESO世界食管疾病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

编者按:继2017年9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第14届OESO世界食管疾病大会之后,2019年11月7日,第15届OESO世界食管疾病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本届大会由世界食管疾病协会(OESO)和国家癌症中心及中国癌症基金会等机构共同举办,由中国食管疾病协会(CSDE)和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腔镜和流行病及病因等四个本专业委员会协办,会议的主题为“食管疾病的全球视野和治疗新技术”。

 
作为食管疾病领域中最著名的多学科协作组织,OESO聚焦食管疾病的研究,每两年召开一次大会,旨在汇集世界各地从事食管疾病临床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以及食管疾病基础研究人员,并为食管疾病领域的医生和访问学者提供培训课程。
 
11月7日晚上的第15届OESO世界食管疾病大会开幕式由大会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毛友生教授主持,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教授,大会联合主席、斯坦福大学胃肠和肝病科食管癌项目主任John O. Clarke教授,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赵平教授、现任OESO主席Luke Chen教授(美国),OESO创始人兼执行副董事Robert Giuli教授(法国)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刘芝华教授进行了开幕式后的主旨演讲“中国食管癌防治现状”。
 
 
赫捷教授在致辞中首先代表第15届OESO世界食管疾病大会组委会欢迎大家的到来。本次大会是第一次在亚洲召开,其围绕“食管疾病的全球视野和新技术”,在这一平台,近万名中国同道将与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们分享食管疾病最新临床进展和宝贵的治疗经验。
 
John Clarke教授开幕式致辞
 
OESO大会联合主席John Clarke教授致辞指出,OESO在创新、科学和教育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次大会是在亚洲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也是在欧洲以外举行的第二次会议。本次会议与众多学会合作召开,这使之成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OESO不是一个学科的协会,而是涉及外科学、病理学、肿瘤学、儿科学和放射学的学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共同谈论一个感兴趣的领域,从而创造了本次大会这个激励性的学术交流环境。这一切得自于大会主席赫捷教授、大会秘书长毛友生教授领导下的组委会工作人员的努力,他们是OESO的核心和灵魂;同时,感谢OESO主席Luke Chen教授在东西方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大会秘书长Dan Azagury教授的大力帮助;最重要的是感谢本次大会49个session中的165位特邀讲者。
 
Luke Chen教授开幕式致辞
 
Luke Chen教授在致辞中讲述了为何今年的OESO大会在中国召开。他指出,今年德国发表的一篇论文分析了1973~2017年发表的共17 387篇食管癌论文。结果显示,93%为英文论文;地理分析方面,中国食管癌文章发表最多,其次为日本、美国、德国和英国;论文被引用方面,美国位列第一,这说明尽管美国发表的食管癌论文较少,但论文质量更高;从经费上看,经费与发表的文章有很强的相关性,但从发病率上看,其与经费的相关性较弱;在与食管癌相关的合作方面,美国和中国的课题合作率最高。在过去几年中,中国食管癌防治取得了很大进步:(1)在筛查和预防方面,中国正在发表很多有意义的文章,例如,河南省早期食管癌筛查和治疗的长期研究显示是成功的;(2)在外科领域,中国外科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并有很多杰出的外科专家,比如赫捷教授;(3)近年来,分子发病机制研究方面的文章也有大量发表,例如GWAS研究。以上这些都是OESO希望来中国举办大会的首要原因,我们希望对这些新研究成果进行学习。我们希望在东西方之间、在初级和高级研究员之间开始建立新的合作,开展新的学科之间的交流。
 
此外,OESO特别致力于为年轻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提供指导。作为一个团队,OESO在食管疾病的前沿领域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预防、检测和靶向治疗方面,在美国增长最快的癌症——食管腺癌方面;非癌症性疾病食管静脉曲张、胃反流病的发病率也正在上升。在其自己的研究领域,全世界只有几个实验室在研究食管神经和肌肉的病理生理学课题,基础研究中,我们知道老鼠和人类的食道模型有所不同,而在美国,我们希望在猪和灵长类动物模型中开展研究,这项技术在中国食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也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
 
我们非常有兴趣指导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研究者们。享受这次大会,广交新朋友,开始新合作。总之,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使患者受益。
 

刘芝华教授:国家大数据解读中国食管癌的防治现状
 
刘芝华教授作主旨报告
 
食管癌发病率居高不下
 
2018年,全球范围内食管癌新发病例572 000例,发病率跃居恶性肿瘤第7位;死亡病例达到509 000例,死亡率高达恶性肿瘤第6位。其中,不管是新发病例还是死亡病例,> 50%病例来自我国。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6位,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4位,5年生存率不足30%;食管癌患病粗率达17.87/105,同期死亡粗率13.68/105。我国城市食管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6位,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7位;农村食管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4位,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4位。

食管癌筛查始终向前
 
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率先在食管癌高危地区开展食管癌筛查项目,逐渐扩展筛查范围,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筛查方法也更新迭代。到目前,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加指示性活检的组合操作技术是筛查食管异型增生和食管癌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的方法,已成为最实用有效的筛查方法,能够筛查出早期食管癌,提高5年生存率。
 
2005年,食管癌筛查项目覆盖高危地区的27个省,168个筛查定点;2008年,食管癌筛查项目覆盖4个省,29个筛查定点;2012年,食管癌筛查项目聚焦城市,覆盖18个省,30个城市。2005年至2018年,共计筛查1900万居民,3.24万例确诊食管癌,检出率1.69%,早期诊断率72.64%,治疗率83.38%。在食管癌筛查项目不断深入的过程中,组建了一批高质量的筛查队伍,建立了地方筛查中心,并定期开展食管癌防治培训;同时,也搭建了食管癌防治与研究平台。

食管癌治疗仍在探索
 
大部分(>80%)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是主要治疗策略。T1a期病变术后5年生存率达到100%,I期术后5年生存率为80~95%;晚期术后5年生存率为40-50%。早期食管癌推荐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适用于严重异型增生、病变局限在上皮层或黏膜固有层的T1a期食管癌、直径<3 cm或<2/3食环周。VATS或传统食管切除术适用于病变浸润粘膜下下层(T1b)或淋巴结转移。
 
对于可切除的食管癌,术前新辅助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均有助于提高生存率,实现手术治疗的全程管理。对于不可切除的食管癌,如局部进展期/复发食管癌,可选择放疗联合化疗、化疗;转移性食管癌,一线治疗可选择双药联合、三药联合,二线治疗可选择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我国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发展迅速,已在食管癌领域中取得一些成绩,未来将持续探索其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获益,同时也将专注基因监测,以助力食管癌的早诊早治。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聂会珍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OESO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