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交流和分享乳腺癌诊疗的国际国内新技术、新进展,围绕乳腺癌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更好的推动乳腺癌诊治的规范化,促进乳腺专科建设,第十四届全国乳腺癌高峰论坛(南京)于2023年7月14日~16日在南京召开。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带来了《肿瘤治疗模式转型探索》的报告,赢得了现场参会者的一致好评。就肿瘤治疗模式转型这一话题,肿瘤瞭望会后特邀采访了马飞教授,请他再次分享自己的观点。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为了交流和分享乳腺癌诊疗的国际国内新技术、新进展,围绕乳腺癌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更好的推动乳腺癌诊治的规范化,促进乳腺专科建设,第十四届全国乳腺癌高峰论坛(南京)于2023年7月14日~16日在南京召开。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带来了《肿瘤治疗模式转型探索》的报告,赢得了现场参会者的一致好评。就肿瘤治疗模式转型这一话题,肿瘤瞭望会后特邀采访了马飞教授,请他再次分享自己的观点。
01
肿瘤瞭望:本次大会您重点介绍了肿瘤治疗模式向日间医疗转型的探索,请您谈谈肿瘤治疗,尤其是乳腺癌治疗向日间医疗转型的基础是什么?
马飞教授: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肿瘤的药物治疗已经开始向靶向、高效、低毒的方向发展,如曲妥珠单抗的上市,开创了实体肿瘤靶向治疗的先河。如今的日间诊疗也伴随着治疗药物的增加,开始向高效、低毒的方向迈进,以满足门诊患者的治疗需求。
从手术治疗来看,既往的根治性手术强调手术范围越广越好,而现在的手术范围则越来越窄,这也为日间手术的开展打下了基础。从药物剂型来看,我们发现很多药物从静脉给药变成了皮下给药或者口服给药,这也为日间诊疗提供了契机,使肿瘤患者的在院治疗时间越来越短,逐渐向日间诊疗过度。
02
肿瘤瞭望:肿瘤治疗的日间医疗模式将会为医院、科室、医生、患者带来怎样的获益?
马飞教授:日间医疗模式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了肿瘤诊疗的主体模式,这一模式可以实现医院、科室、医生和患者的多方获益。
从医院层面来看,日间医疗模式可以促进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对科室来说,日间诊疗可以提高科室的诊疗效率,降低成本,使得科室更加高效的发展。对医务工作者来说,日间医疗模式可以节约工作时间,缓解工作压力。同时因为工作效率的提升,医生的待遇也会得到改变。
患者则是日间医疗模式的最大获益人群,一方面日间医疗模式缩短了患者的在院时间,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由于部分患者对于医疗资源的占用减少,可以使我们及时完成对其他肿瘤患者的治疗,使患者实现多方获益。
03
肿瘤瞭望:当前,许多患者提及肿瘤就将其等同为绝症,对肿瘤的恐惧仍然存在,因此在日间医疗模式下会产生“不住院就没信心”、“感觉缺乏医护照护”、“院外出现症状不知所措”等方面的隐忧。请问您的团队是如何为患者排解的?
马飞教授:在肿瘤的日间医疗模式刚在国内起步之时,患者的确会存在一些顾虑,他们认为肿瘤患者的日间诊疗很难完成,高质量的肿瘤治疗也难以通过日间诊疗实现。近年来,随着日间诊疗技术的进步,患者的诊疗观念也逐渐发生了改变。
想要通过日间医疗模式帮助到患者,一方面我们要对患者进行科普教育,让患者了解癌症本身就是一种慢性疾病(慢病),若想实现慢病管理,我们要尽量缩短患者的在院时间,使患者接受治疗的同时生活质量也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避免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的出现。另一方面,通过日间医疗模式的发展也使患者了解到,肿瘤诊疗过程并不是痛苦且煎熬的,只要通过正规的治疗,患者是能够实现长期生存的,这也有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
此外,通过院内、院外的有效联动,线上、线下的相互配合,使患者的在院诊疗和院外管理相结合,能够确保患者诊疗疗效和安全性管理的融合,进一步保证患者实现高质量的日间诊疗,可以减少患者的顾虑。
04
肿瘤瞭望:在您看来,现阶段理想的肿瘤治疗模式应该是怎样的?
马飞教授:既往肿瘤患者的治疗是以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这一模式给肿瘤患者的诊疗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但未来,肿瘤的诊疗模式还要进一步优化,我们要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诊疗模式。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诊疗模式中,我们要关注到患者全方位的身心健康,包括肿瘤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和精神健康等。
此外,未来的肿瘤诊疗更加趋近于慢病化的管理,所以我们强调日间诊疗这一方式。今后,我们会越来越多的借助于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形式,使智慧医疗成为肿瘤诊疗的一个发展趋势。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也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我认为未来的肿瘤诊疗模式应该是以人为中心的、先进的诊疗模式。
马飞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治疗中心主任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委会秘书长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委会副主委
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规范委员会秘书长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入库专家
中国药师协会肿瘤专科药师分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分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秘书长
全国女性卵巢保护与抗衰促进工程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分会总干事长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副理事长
北京市肿瘤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肿瘤化疗质控专委会主委等职
Cancer Innovation主编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