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研究>正文

大咖把脉HR+早期乳腺癌“净获益”,AI治疗平衡有术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6/24 15:19:52  浏览量:4392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肿瘤瞭望》有幸邀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王守满教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石援援教授、太和县人民医院任云教授、单县中心医院刘岩峰教授和巩义市人民医院晋俊涛教授针对HR+/HER2-早期乳腺癌的治疗策略进行探讨交流。

 
石援援教授:AI是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方案,对于高复发风险的绝经后HR+早期乳腺癌患者,如何平衡延长AI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找到可实现更多“净获益”的最佳平衡点?很多乳腺癌患者无法坚持完成全部疗程的内分泌治疗,用药依从性是影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仍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讨论和研究,请各位教授从以上几个方面或其他方面谈谈HR+/HER2-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及诊疗经验。
 
王守满教授:对于中高复发风险的HR+乳腺癌,5年内分泌治疗时长是基础,各大指南对5年AI治疗后的延长治疗已有推荐,但证据级别不是很高。针对淋巴结阳性1-3、肿块>5cm、Ki67指数>30%、多基因检测高风险的患者,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会建议5年AI治疗后继续治疗3-5年。延长AI治疗必然会加重毒副作用,比如血脂代谢异常或骨质疏松、骨折等骨相关事件。常规监测血脂和骨密度,对发现的不良事件及时处理,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临床使用的AI包括原研药物和国产仿制药,指南的推荐皆基于原研药物的循证医学证据,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会优先推荐原研药物,并允许患者根据医保和可及性做出自己的选择。
 
任云教授:我们通常建议中高复发风险的绝经后HR+乳腺癌患者在5年AI治疗的基础上延长至5~10年或更长,但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来指导临床用药。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药物时,首先是了解其适应症,其次是关注不良反应。内分泌治疗历时多年,选择副作用小的药物非常重要,比如选用相比其他AI可减少骨安全和血脂事件的甾体类AI依西美坦。内分泌治疗通常是居家服药,乳腺专科医生应该变被动为主动,提前告知患者药物治疗可能发生的症状以及预防措施,每3-6个月进行随访,主动关注和处理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时消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不会因AE拒绝用药或延迟服药。
 
刘岩峰教授:针对哪些患者需要AI延长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2023版)》提出初始内分泌治疗满5年且耐受性良好的患者,若存在淋巴结阳性、组织学3级或伴有其他高危复发因素(如肿块偏大、Ki67指数>30%、多基因检测高风险等),都可考虑延长内分泌治疗。
 
中高危患者的AI治疗可延长至10年,但一些患者可能因为基础疾病或不良反应对AI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因此临床医生应找到“净获益”最大的平衡点。个人有以下几点建议:①根据国内外的抗肿瘤药物临床价值评估体系,选择可提升临床获益、降低毒性、改善生活质量的方案;②对于绝经后HR+早期乳腺癌患者,AI治疗长度最重要的参考指标是患者的复发风险,临床医生应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基础疾病以及对不良反应的耐受性,根据患者的病情、基础疾病和身体一般状况制定治疗方案,选择整体上降低长期毒性的药物。③内分泌治疗期间和随访过程中,应加强患者教育,积极监测和处理内分泌药物的副作用;若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或更换为更安全可靠的药物。④以患者为中心,主动随访,比如安排个案管理师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主动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⑤选择副作用小的药物,大量真实世界研究证明甾体AI比非甾体AI在血脂和骨安全性方面有优势,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而且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是慢病管理范畴,这些内分泌药物已被纳入医保,在经济层面适用。
 
晋俊涛教授:关于延长AI治疗以及延长时间问题,临床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疾病复发风险(是否淋巴结阳性、肿瘤负荷大小和Ki67水平等)进行判断。近几年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开始重视患者报告结局(PRO)管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应该是判断AI治疗时长的考量因素。除了提升疗效,临床医生也应考虑如何从“降低治疗毒副作用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角度提高净获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我们也应该将这一概念落实到临床医学领域,希望临床医生和药物研发机构能以更科学、更数字化的方式改善患者随访,降低治疗方案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依从性,实现对患者个体化管理,甚至简化服药方式,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现改善PRO的目标。
 
一些患者会询问能否使用同名的AI仿制药,答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新药研发是十年磨一剑的过程,无论是制药工艺、疗效还是安全数据,仿制药和原研药可能存在差异性,生物等效性并不等于临床等效性,仿制不等于完全相同,更不是超越,唯一的超越方法是“创新”。此外,我们主张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方式,慢病管理和提高依从性也是今后工作的方向和努力的重点。
 
石援援教授:对于HR+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辅助内分泌治疗。综合各位专家的意见,临床医生在关注疗效的同时,也要重视安全性和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通常为绝经前的低危HR+/HER2-乳腺癌患者选择TAM治疗,中高危患者使用OFS+AI或OFS+TAM治疗;而绝经后患者可从AI治疗获益;中高危患者可延长辅助内分泌治疗时间2-5年。为提高“净获益”,临床医生在关注疗效的同时,也要注重药物安全性管理,比如TAM应用过程中应关注子宫内膜增厚问题,使用AI类药物应关注血脂异常和骨异常等;重视长期随诊随访和伴随疾病管理,积极主动管理患者,并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逐步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
 
专家简介
 
石援援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
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广西临床肿瘤学会第一届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西临床肿瘤学会神经内分泌学会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西医学会肿瘤化疗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广西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西抗癌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广西骨与软组织肿瘤专委会委员
广西临床肿瘤学会第一届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桂北肿瘤精准医疗委员会常委
桂林市医学会肿瘤分会委员
桂林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王守满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乳腺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医师委员会青年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乳腺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乳腺甲状腺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
湖南省医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乳腺、甲状腺学组副组长
湖南省乳腺癌防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任云
太和县人民医院北区临床医技党支部书记、肿瘤医院副院长兼甲状腺乳腺肿瘤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安徽省全科医学会第一届甲状腺乳腺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阜阳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
阜阳市医学会外科分会第一届甲状腺、乳腺学组副组长
安徽省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安徽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安徽省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安徽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整形与修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安徽省甲状腺乳腺肿瘤专科联盟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安徽省乳腺专科医疗联合体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安徽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安徽省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安徽省抗癌协会肿瘤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阜阳市医学会肿瘤病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刘岩峰
单县中心医院肿瘤科副主任、肿瘤科三病区主任
国家卫健委县域肺癌临床诊疗路径(2023版)编委会成员
山东医学会姑息治疗分会第二、三届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精准医疗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生物治疗分会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介入分会委员
山东省疼痛研究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疼痛研究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菏泽市医学会肿瘤分会委员兼秘书
 
晋俊涛
巩义市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
2022年获得巩义市五一劳动奖章
河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河南省医师协会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委员会
基层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师协会肿瘤消融分会委员
河南省中西结合学会甲状腺疾病分会青年委员
河南省医院协会甲状腺疾病规范化诊疗与管理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参考文献
 
1.Sung H,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CA Cancer J Clin.2021 May;71(3):209-249.
 
2.Zheng RS,et al.[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2022].Zhonghua Zhong Liu Za Zhi.2024 Mar 23;46(3):221-231.Chinese.
 
3.Si W,Li Y,et al.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Trends of Breast Cancer in Chinese Patients During 1993 to 2013:A Retrospective Study.Medicine(Baltimore).2015 Jul;94(26):e820.
 
4.Yin W,et al.Time-varying pattern of recurrence risk for Chinese breast cancer patients.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9;114(3):527-535.
 
5.Colleoni M,et al.Annual Hazard Rates of Recurrence for Breast Cancer During 24 Years of Follow-Up:Resul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Breast Cancer Study Group Trials I to V.J Clin Oncol.2016 Mar 20;34(9):927-35.
 
6.《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
 
7.《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4版)》
 
8.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癌症防治专家委员会.中国县域乳腺癌防治管理路径与质量控制指南(2023版)[J].中华肿瘤杂志,2024,46(1):1-18.
 
9.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乳腺癌随诊随访与健康管理指南(2022版)[J].中华肿瘤杂志,2022,44(1):1-28.
 
10.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711/582188.html
 
11.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EB/OL].(2018-10-20).http://www.nhc.gov.cn/wjw/zcjd/201810/4988546cfa1040db86c1815d3dad7a2b.shtml
 
12.Morden JP,et al.Long-Term Follow-Up of the Intergroup Exemestane Study.J Clin Oncol.2017 Aug 1;35(22):2507-2514.
 
13.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Collaborative Group(EBCTCG).Aromatase inhibitors versus tamoxifen in early breast cancer:patient-level meta-analysis of the randomised trials.Lancet.2015 Oct 3;386(10001):1341-1352.
 
14.Goss PE,et al.Aromatase inhibitors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breast cancer.J Clin Oncol.2001 Feb 1;19(3):881-94.
 
15.Baum M,et al.ATAC Trialists’Group.Anastrozole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tamoxifen versus tamoxifen alone for adjuvant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first results of the ATAC randomised trial.Lancet.2002 Jun 22;359(9324):2131-9.
 
16.Coates AS,et al.Five years of letrozole compared with tamoxifen as initial adjuvant therapy for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endocrine-responsive early breast cancer:update of study BIG 1-98.J Clin Oncol.2007 Feb 10;25(5):486-92.
 
17.Chen S.,et al.Bone Safety Profile of Steroidal Aromatase Inhibitor in Comparison to Nonsteroidal Aromatase Inhibitor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A Network Meta-Analysis.Breast Care 2022;17:391–402.
 
18.Hirano A,et al.Long-term effect of exemestane therapy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supported by bisphosphonates:Results of 5-year adjuvant treatment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Asia Pac J Clin Oncol.2018 Oct;14(5):e238-e242.
 
19.Smith I,et al.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djuvant Letrozole Versus Anastrozole in Postmenopausal Patients With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Node-Positive Early Breast Cancer:Final Results of the Randomized Phase III Femara Versus Anastrozole Clinical Evaluation(FACE)Trial.J Clin Oncol.2017;35(10):1041-1048.
 
20.Goss PE,et al.Exemestane versus anastrozol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NCIC CTG MA.27--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hase III trial.J Clin Oncol.2013;31(11):1398-1404.
 
21.Wang X,et al.Steroidal aromatase inhibitors have a more favorable effect on lipid profiles than nonsteroidal aromatase inhibitor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Ther Adv Med Oncol.2020 May 26;12:1758835920925991.
 
22.Santa-Maria CA,et al.Consortium on Breast Cancer Pharmacogenomics(COBRA).Association of Variants in Candidate Genes with Lipid Profiles in Women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 on Adjuvant Aromatase Inhibitor Therapy.Clin Cancer Res.2016 Mar 15;22(6):1395-402.
 
23.张少华,王晓稼,江泽飞,等.《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2023年版).中华医学杂志.2023;102(38):2993-3001.
 
24.Pagani O,et al.SOFT and TEXT Investigators and the International Breast Cancer Study Group(a division of ETOP IBCSG Partners Foundation).Adjuvant Exemestane With Ovarian Suppression in Premenopausal Breast Cancer:Long-Term Follow-Up of the Combined TEXT and SOFT Trials.J Clin Oncol.2023 Mar 1;41(7):1376-1382.

 

上一页  [1]  [2]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