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ELCC 2022新知速递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2/4/2 10:18:18  浏览量:905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2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将于2022年3月30日至4月2日在捷克共和国布拉格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举行,会议由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与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联合举办。

前言:2022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将于2022年3月30日至4月2日在捷克共和国布拉格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举行,会议由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与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联合举办。近期,组委会公布了研究摘要及部分口头汇报结果,《肿瘤瞭望》对部分口头汇报进行编译,与读者共享这一学术盛宴。
 
CameL-sq研究: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鳞癌患者的最终OS分析
 
 
CameL-sq研究证实了对于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标准化疗的基础上,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可以改善患者的PFS,本次ELCC会议报道了更新后的OS数据。这项研究中,初治、晚期鳞癌患者按照1:1的比例接受4-6周期卡铂(AUC=5)联合紫杉醇(17mg/m2),联合或不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每三周一次,随后给予卡瑞利珠单抗或安慰剂维持治疗。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后,允许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数据截止日期为2021年12月。
 
卡瑞利珠单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入组193例和19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3.7个月和15.2个月。两组中位OS分别为27.4个月和15.5个月,HR=0.57,P<0.001,两组24个月的OS率分别为53.9%和35.0%,36个月OS率分别为42.8%和25.7%。基于RPSFT模型对交叉治疗进行校正后,OS获益仍然持续,HR=0.42。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临床病理亚组的患者都可以从这一治疗中获益。PD-L1<1%的患者,两组中位OS分别为19.8个月和14.4个月,HR=0.73;PD-L1>1%的患者,两组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和20.1个月,HR=0.47,研究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
 
因此,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为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持续获益,并成为这部分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之一。
 
ORIENT-11研究: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最终OS分析
 
 
ORIENT-11研究发现,一线给予培美曲赛及铂类药物化疗基础上,进一步联合信迪利单抗可以给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PFS的改善,研究在2019年11月首次数据分析时达到PFS的主要研究终点。本次更新了患者OS的数据。
 
这项研究纳入初治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不携带EGFR及ALK基因融合,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2:1的比例进行分组。研究基于PD-L1表达水平、铂类药物选择及性别进行分层。研究允许安慰剂组患者进展后接受信迪利单抗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PFS,关键次要终点为OS。
 
最终,信迪利单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入组266例和133例患者,数据分析时,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0.8个月。于397例患者中观察到243例OS事件。信迪利单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出现151例(57%)和92例(70%)终点事件。47%的安慰剂组患者疾病进展后,交叉接受信迪利单抗治疗。两组中位OS分别为24.2个月和16.8个月,HR=0.65,两年OS率分别为50%和32%,对交叉效应进行校正后,HR=0.52,OS在预先设定的各个亚组中均观察到了相应的生存获益。
 
因此,ORIENT-11研究发现,在传统含铂双药化疗的基础上,进一步联合信迪利单抗可以给患者带来OS的获益。
 
帕博利珠单抗±伊匹木单抗在PD-L1≥50%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KeyNote-598研究3年随访数据
 
 
KeyNote-598研究于2020年9月进行了首次预设的中期分析,在本次中期分析中,针对PD-L1≥50%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标准帕博利珠单抗基础上进一步联合伊匹木单抗并未改善患者OS (HR=1.08)和PFS (HR=1.06)。基于本次中期分析数据,独立评审委员会建议终止此项研究,两组患者继续接受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本研究报道了KeyNote-598研究经过额外13个月随访后的评估结果,以及完成35周期治疗的患者数据。
 
该研究中,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为伊匹木单抗或安慰剂(1mg/kg,每6周一次,上限18周期)联合标准剂量的帕博利珠单抗治疗(200mg,每3周一次,治疗上限为35周期)。研究基于PS评分(0 vs. 1分)、地区(亚裔 vs. 非亚裔)以及病理类型进行分层。本研究主要终点为PFS和OS。
 
两组均入组284例患者,数据截止时间2021年10月,中位随访时间33.6个月。停止伊匹木单抗治疗后,两组的中位OS及PFS仍然相似,联合治疗组为22.1个月,单药治疗组为22.7个月,OS的HR=1.05;2年OS率分别为48%和48.5%;中位PFS分别为8.2个月和8.4个月,HR=0.99,两年PFS率分别为27.2%和25.1%;ORR分别为46.5%和46.1%,中位DOR分别为22.1个月和18.9个月。3度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1%和20.3%。两组分别有52例和71例患者完成了35周期帕博利珠单抗治疗。这部分患者ORR分别为88.5%和87.3%。完成35周期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患者,停止治疗后的1年OS率分别为86.3%和87.6%,1年PFS率分别为72.8%和83.5%。
 
研究数据确认了KeyNote-598研究前期的分析数据,经过额外随访后,在PD-L1≥50%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在帕博利珠单抗基础上进一步联合伊匹木单抗,并未展现出更好的生存获益,两年OS率相似。安全性数据支持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应用。
 
赛沃替尼治疗MET第14外显子跳跃突变患者的OS分析
 
 
赛沃替尼是一款针对MET突变的高选择性抑制剂,既往结果已经证实了其在肺肉瘤样癌及其他非小细胞肺癌且携带MET第14外显子跳跃突变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旨在公布其长期OS数据以及亚组分析的结果。
 
在这项开放标签、II期临床研究中,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接受赛沃替尼口服600mg治疗,每21天一个周期,主要研究终点为OS。在70例患者中,分别有25例和45例患者诊断为肺肉瘤样癌及其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有28例和42例患者为初治和经治患者,15例患者基线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数据截止时间为2021年7月,数据分析时,14例(20%)的患者仍然接受治疗且治疗时间超过18个月。经过中位28.4个月的随访,全组患者中位OS为12.5个月,18个月OS率为42.1%,24个月OS率为31.5%。在经治和初治人群中,分别有28.6%和46.4%的患者为肺肉瘤样癌,中位OS分别为19.4个月和10.9个月,18个月OS率分别为50.4%和29.7%,24个月OS率分别为37.5%和22.3%。在肺肉瘤样癌及其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OS分别为10.6个月和17.3个月,18个月OS率分别为29.9%和49.0%,24个月OS率分别为25.6%和34.7%。有脑转移的患者中位OS为17.7个月,18个月的OS率为50.0%,24个月OS率为35.7%。患者3度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7%。最常见的为AST升高(12.9%)、ALT升高(10%)及外周水肿(8.6%)。
 
更新后的数据支持赛沃替尼作为携带MET第14外显子跳跃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选择,并在不同亚组中均观察到获益,药物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
 
SH-1028治疗T790M突变阳性患者的单臂II期临床研究
 
 
SH-1028是一款针对EGFR突变的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本研究旨在报道该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这项II期临床研究入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年龄≥18周岁,有中心实验室确认的T790M突变,无症状脑转移或稳定性脑转移的患者可以入组。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给予200mg,口服,每日一次的药物治疗,直至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毒性反应,研究的主要终点为ORR,次要研究终点为DCR、PFS和OS。
 
从2009年12月至2021年3月月,共计228例患者接受筛查,227例患者至少接受了1次研究药物治疗,中位年龄62岁,57.3%的患者为女性,24.7%的患者接受过化疗。数据截止时间为2021年9月。全组患者的ORR为60.4%,DCR为92.5%,中位PFS为12.6个月,中位DOR为12.5个月,中位OS尚不成熟。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包括水肿45.4%、血肌酸激酶升高26%、贫血20.3%、白细胞下降15.4%、食欲下降15%等,未出现间质性肺疾病。
 
该研究结果发现,SH-1028治疗携带继发性T790M突变的患者,展现出了一定的临床获益及可耐受的安全性。
 
TQ-B3101治疗ROS1阳性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TQ-B3101是一款新型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针对靶点包括ALK、ROS1以及MET,临床前研究显示,该药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本研究旨在评估其单药、一线治疗携带ROS1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这是一项多中心、单臂、II期临床研究,纳入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既往未接受过ROS1-TKI治疗。TQ-B3101治疗剂量为300mg,口服,每日两次,每28天为一个周期,直至疾病进展、出现不可耐受毒性反应或患者撤销知情同意。主要研究终点为ORR,次要研究终点为DCR、DOR、中位PFS、中位OS及颅内ORR。
 
至2021年10月,共计111例患者接受治疗,中位年龄52岁,92.8%的患者有转移病灶,29.7%的患者有脑转移,经过中位12.1个月的随访,ORR达到78.4%,DCR达到87.4%,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中位PFS为15.6个月,中位响应持续时间20.3个月,中位OS尚未达到,12个月和24个月的OS率分别为98.1%和88.1%。99.1%的患者出现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其中3度及以上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为45.1%,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3.6%,仅有1.8%的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导致永久性的中止治疗。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包括AST升高(73.9%)和ALT升高(72.1%)。
 
数据发现,针对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且携带ROS1融合的患者,一线接受TQ-B3101治疗展现出了较好的疗效及可管理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了新的一线治疗选择。
 
欧洲及北美地区基于年龄及性别的肺癌特异性死亡风险——基于2000-2017年WHO死亡登记数据库分析
 
 
在欧洲及北美地区,肺癌死亡风险和靶向治疗及早筛的关系尚未明确,本研究借助世界卫生组织死亡登记数据库,分析了北美及欧洲地区肺癌相关死亡风险的变化。
 
研究纳入从2015年至2017年之间的共计8.725亿患者,平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为54.6/10万,不同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从2000年至2017年,年龄校正后的肺癌死亡风险持续降低,男性以每年-2.3%的比例降低,而女性仅为-0.3%,且这一轻微下降主要是由美国数据驱动。相反,21个国家的登记数据显示,女性肺癌患者在2000年到2017年的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以西班牙(4.1%)及法国(3.6%)最为明显。因此,尽管在欧洲及北美肺癌总体死亡风险呈下降趋势,但部分国家这一数据并未改变,甚至有所上升。这一差异主要和每个国家的控烟政策、疾病筛查以及治疗的可及性有关。
 
奥希替尼新辅助治疗II-IIIB期、携带EGFR基因突变的NSCC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既往研究证实了对于可切除的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辅助奥希替尼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报道了这一单臂、II期临床研究的最终疗效及安全性数据。研究入组了18~75周岁、分期为II-IIIb期且携带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奥希替尼80mg,口服,每日一次的治疗,治疗周期为6周,随后接受手术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ORR,次要研究终点为安全性、R0切除率、生活质量、主要病理学缓解率、完全病理学缓解率以及N2患者的降期率。
 
从2018年10月至2021年6月,共计88例患者接受筛查,40例患者最终入组。38例患者完成了6周奥希替尼的新辅助治疗,ORR为71.1%,32例患者最终接受手术,其中50%的患者为开胸手术,R0切除率为93.8%。28例接受术后病理评估的患者,主要病理学缓解率为10.7%,其中3.6%的患者评估为完全病理学缓解,病理缓解深度超过50%的患者占比为46.4%,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其中7.5%的患者出现3度及以上不良反应。
 
这项研究发现,奥希替尼新辅助治疗II-IIIb期的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以及可接受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持续关注~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