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这里的双12不一样!肺癌大腕“慧”聚北京,不可错过的深度学习体验!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0/12/16 11:02:42  浏览量:693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肺癌医生们双十二不忙剁手,而是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参会,聆听肺癌“大腕”对肺癌诊治关键问题的真知灼见,全面获悉肺癌诊治的现状与未来

编者按:肺癌医生们双十二不忙剁手,而是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参会,聆听肺癌“大腕”对肺癌诊治关键问题的真知灼见,全面获悉肺癌诊治的现状与未来——这一切就在今天举办的2020肺癌多学科治疗高峰论坛暨全军第十二届肺癌规范化诊断治疗学习班。
 

相聚十二年光阴,这里的故事尤其精彩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汤传昊教授、北京天坛医院李晓燕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汪进良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雨桃教授担任会议指引。
 
 
在开幕致辞中,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刘晓晴教授对讲课专家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感叹疫情阴影下,本次参会是他2020年第一次来北京,希望未来每年大家都能在此相聚;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胡毅教授表达了对会议的支持;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高红军教授感慨过去十余年岁月成就了光阴的故事,肺癌多学科治疗高峰论坛和全军肺癌规范化诊断治疗学习班历经12届,继续着演绎着自己的精彩故事。
 
SESSION 1
 
本专场主持专家:胡毅教授、李琳教授、曲宝林教授

吴一龙教授:肺癌治疗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吴一龙教授点出早期肺癌、局部晚期肺癌和晚期肺癌治疗面临的挑战,例如GGO的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早期肺癌辅助治疗是否还需要辅助化疗,靶向药物应该选择第一代EGFR-TKI还是第三代药物;对于新辅助免疫治疗,需要考虑局部治疗方式选择,淋巴结处理方式,pCR患者是否还需要局部治疗,以及新免疫治疗的免疫生物学的变化;局部晚期肺癌中,免疫治疗能否前移;晚期肺癌中,新靶点和新药物的研发不断涌现,未来应将继续探索MRD在早期肺癌和晚期肺癌的应用。

王长利教授:靶向与免疫治疗对早期肺癌治疗模式的影响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长利教授指出,手术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生存预后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EGFR突变人群辅助靶向治疗的证据日趋完善,显著改善了可手术患者的预后,改写了指南;而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需要解决以下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治疗模式、治疗周期和时长、新辅助免疫对手术是否有影响、获益人群和评价指标等,期待这些问题在未来的临床研究中得到答案,目前还不能改变临床实践。

SESSION 2
 
主持专家:刘安文教授、马锐教授、张翠英教授

范云教授: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之焦点
 
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分析了ALK靶向治疗的5个难点问题:一线选择哪种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影响疗效的因素、耐药后治疗以及ALK检测手段。ALK通路的靶向药物越来越多,一线选择二/三代ALK抑制剂优于一代,二代ALK抑制剂无明显差异;不同ALK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不良反应谱有差异;不同亚型及TP53可能影响疗效;耐药后建议基因检测,精准选择二线药物;RNA的NGS检测有一定优势。

韩宝惠教授:抗肿瘤血管治疗的现状、瓶颈和未来
 
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介绍道,抗血管新生药物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基础策略,包括单药和联合治疗方案。对于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T方案具备安全性及疗效的确切优势,共突变人群L858R或为A+T联合方案优势人群,提前发现共突变人群有助于优化患者的治疗选择;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目前有多项研究正在进行中。精准治疗时代,转化研究将有助于抗肿瘤血管治疗策略的进一步发展。

程颖教授: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因伤不能出席,她为本次会议录制了讲课视频。报告中指出,新的免疫一线治疗策略的探索将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一线治疗带来更高效的治疗选择;免疫治疗已经从广泛期SCLC的治疗开始向局限期SCLC迈进;基于分子分型的探索正在构建SCLC未来治疗的新格局。

SESSION 3
 
主持专家:姚煜教授、陈建华教授、王晓红教授

宋勇教授: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优化
 
解放军南京总医院宋勇教授对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选择进行分析。目前临床上已经有了一代、二代、三代EGFR-TKI可用,新药研发不断;ADC药物又成为新宠;第四代的EGFR-TKI的研发已经初见端倪;靶向耐药依然是肺癌治疗中的难题,克服EGFR-TKI耐药道阻且长。

常建华教授:少见/罕见驱动基因阳性NSCLC研究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常建华教授带介绍了BRAF、NTRK、HER2等少见靶点的研发现状,介绍了靶向药物研发的最新研究数据。尽管此类突变发生率低,但药物研发如火如荼,为患者带来了希望。

周彩存教授: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治疗策略及关注问题
 
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因疫情原因无法到场,为大会录制视频报告。周彩存教授带我们纵览了抗血管生成、免疫治疗、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贝伐珠单抗+化疗和IO+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NSCLC均有效;对于一部分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PD-L1阴性表达、肝转移、驱动基因阳性、免疫治疗耐受),抗血管生成治疗优先;对于另一部患者(咳血、肿瘤影响大血管、有血栓、PD-L1阳性),免疫治疗优先。

SESSION 4
 
主持专家:于雁教授、宋霞教授

黄诚教授:姑息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管理的作用
 
福建省肿瘤医院黄诚教授详细解析肺癌骨转移及骨相关事件对生存期的危害;骨转移治疗的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缓解症状及心理痛苦等;骨转移的治疗以全身治疗为主,合理的局部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骨转移相关症状,对症止痛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石远凯教授:IV期原发性肺癌中国治疗指南(2021年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对指南进行解读。中国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初诊时晚期比例较高,规范化治疗的普及会对全体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积极作用,亟需权威指南指导IV期肺癌规范治疗。这项指南基于系统的循证医学证据而制定,不涉及任何商业成分,2021年将开展线下、线上的指南巡讲。

SESSION 5
 
主持专家:李晓玲教授、丁翠梅教授、张俊萍教授

朱波教授:免疫治疗耐药及应对策略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朱波教授围绕肺癌免疫治疗的耐药机制展开论述,具体论述了免疫治疗耐药后的应对策略。

王宝成教授:细胞免疫治疗研究进展和面临问题
 
解放军第960医院王宝成教授细致讲解了各种不同的细胞免疫治疗及其研究进展,以及细胞免疫治疗在疗效评估、毒性反应、实体肿瘤的受限、药物成本与可及性、法规管理层面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SESSION 6
 
主持专家:王哲海教授、赵琼教授

张力教授: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管理及进展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力教授的讲题围绕免疫治疗不良反应(irAE)的发生机制和处理原则。糖皮质激素是处理irAE的核心药物,肿瘤科要加强对其使用的掌握程度。随后,张力教授针对《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提出的irAE热点问题进行解答,他指出免疫病理学对预测、诊断和个体化治疗irAE起了重要作用;特殊人群irAE的真实世界研究逐渐报道,有待前瞻性研究确认;罕见、高致死性irAE需提高警惕。

陆舜教授:免疫治疗,展望未来
 
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陆舜教授的报告聚焦肺癌免疫治疗,展示了免疫治疗未来的方向和蓝图。报告指出,免疫治疗也需要个体化,这需要生物标志物作为预测因子,采取更好的联合方案,靶向免疫治疗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今天是12月12日,第12届会议举办,十余年初心不改,唯有热爱,方能坚守。刘晓晴教授和高红军教授对鼎力支持本会议的讲课专家、孜孜不倦学习的参会者表达感谢,期待未来以更好的形式与大家再见。

大会主席采访
 
秉承“学术至上,以精求胜”的原则,本论坛已经成为业内精品和特色学术会议之一,受到业内同道欢迎。在会议现场,《肿瘤瞭望》有幸对大会主席刘晓晴教授进行了专访,刘晓晴教授在采访中详细介绍了本次大会的内容精华,并对支持本次会议的大咖专家诚挚致谢。
 
刘晓晴教授
 
疫情之下,几十位肺癌大腕“慧”聚北京,带来了具有权威性的演讲内容。请您分享一些对本次会议的感受。

刘晓晴教授:讲者是学术会议的灵魂,我们的每届会议都聚集了肺癌治疗和研究领域的业内领军人物,今年也不例外。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几十位国内肺癌专家齐聚北京实属不易。他们都是业内极具影响力的大家,尽管很多专家有周末门诊或许多社会工作,他们仍然挤出时间,放弃难得的休息,舟车劳顿赶来北京,在现场为业内同道奉献近距离精彩演讲。几位专家上午赶来授课下午返程,只能在交通工具上就餐,因脚伤不能出行的程颖教授也录播了讲课视频,这足可见资深权威专家在学术上对本次会议的高度认可和重视,也体现我们肺癌专家为了提高国内肺癌诊疗水平,视传播知识为己任,积极与国内医生进行线下的近距离交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
 
对于各位专家的支持和付出,作为大会主席,我非常感动。讲者是转化和传递学术内容的重要环节,我也衷心感谢演讲专家们对演讲内容的精心构思、细致准备和精彩诠释。
 
疫情防控形势下,许多医生不能离院外出线下参会,所以本次会议采用线下、线上、直播三种方式,这样受众更加广泛。感谢大家通过现场和线上关注本会议,你们是会议如期举办并获得成功的动力!
 
在会议内容方面,肺癌多学科治疗高峰论坛暨全军第十二届肺癌规范化诊断治疗学习班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刘晓晴教授:我们的会务组统一布局学术内容,力求举办一场兼顾广度、深度与前沿的学术会议。各位讲者的内容设置不重复,以节约时间和资源。讲题覆盖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涉及肺癌检测、早期、中期和晚期肺癌治疗,在不同肺癌疗法包括化疗、靶向、免疫、抗血管领域都有设置讲题,尤其是近年进展较快的免疫治疗,本次会议设置了较多的专题,给予了更多关注。当然,部分更详细的进展也通过几个学术专题进行展示,包括:精准治疗时代,如何精准再精准地选择EGFR-TKI;RET靶点的新药研究进展;小分子抗血管生成TKI的治疗前景;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的多元化选择等。每一个SESSION都设有讨论环节,虽然总体上讨论时间不长,但针对若干重要问题都邀请了权威专家分享观点。
 
近年来,国内的学术会议越来越多,内容重复也多。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设置会议日程时“尽量不重复”,会议致力于归纳、总结肺癌领域的热点、难点和疑惑问题,权威专家会对这些关键问题分享所思所想;由于开会时间已近岁尾年末,大会盘点了一年来的研究进展,回顾今年各大学术年会发布的热门研究,并展望来年的关注点和发展趋势,探讨未来肺癌诊疗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本次会议邀请到业内最有建树的几十位大咖专家,集中了多项重要研究的全国PI,参会医生可以现场聆听大咖们亲自讲述研究背后的故事,面对面领略大咖们活跃的学术思维和陈述观点的风采。我相信大家会从中感悟深刻,获益良多。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聂会珍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