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专家观点︱王建教授:2019 ASCO卵巢癌靶向治疗新趋势——PARP抑制剂一线维持治疗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9/8/16 11:20:50  浏览量:15994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2019年第55届ASCO大会在美国芝加哥举行,随着会议的圆满落幕,一系列妇科肿瘤领域国际最前沿临床肿瘤学科研成果和肿瘤治疗技术公之于众。卵巢癌的靶向治疗也迎来了新的契机!为此,我们采访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妇科王建教授,请他谈一谈对此次在卵巢癌治疗领域最新成果的的看法。

随着PARPi在卵巢癌领域的数据发布,PARPi在卵巢癌领域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尤其是在一线维持治疗中,2018 ESMO报道的SOLO1结果振奋人心,为卵巢癌患者带来了希望。今年ASCO大会又公布了SOLO1全球人群的亚组分析和中国人群的数据,您认为此次更新的数据会对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的临床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王建教授:2018年ESMO大会报道的SOLO1研究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在新诊断的BRCA1/2突变的Ⅲ-Ⅳ期患者中,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单药一线维持治疗的PFS达到36个月,显著降低70%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
 
2019年ASCO大会进一步报道了SOLO1研究的亚组分析和中国人群数据。在64人的中国亚组分析中,中位随访30个月时,安慰剂组(n=20)中位PFS为9.3个月,试验组(n=44)仍未达到。目前看来,中国人群的生存获益与SOLO1全球数据基本一致,且安全性方面数据也相似。
 
此外,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不仅可以带来PFS获益,而且改变了以往手术+化疗的治疗模式。维持治疗的加入,明显延长患者至下次抗肿瘤治疗时间,提高下次含铂化疗的应答率,改善卵巢癌患者全程管理中的生活质量。
 
 
对于一线维持治疗,PARPi相关的研究(SOLO1,PRIMA)入组人群要求是BRCAm或HRD患者。基于本次ASCO数据更新,明确BRCAm患者一线维持治疗的获益,但是目前我国BRCA基因检测率仍然比较低,可能会影响到医生识别获益人群,您认为基因检测率低的原因有哪些?
 
王建教授:相较于欧美国家来看,我国的BRCA检测率确实仍有待提高,这其中主要有几方面的影响因素:首先,医生和患者的意识和理念需要改变,基因检测对患者的遗传咨询、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选择都有重要意义,应尽早进行基因检测,尽量避免错过有效的组织取材和样本固定时机,以便获得准确结果。
 
其次,基因检测质控和结果解读水平仍有待提高。虽然NGS技术近年来已经趋向成熟,但是基因检测准确性和结果解读水平缺乏规范化标准。除了一些通用性的专家共识(如《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的BRCA基因检测流程中国专家共识》),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瘤肿还颁布了单个病种的基因检测共识,我们也希望国内尽快形成针对卵巢癌的专家共识,以指导卵巢癌基因检测流程,提高BRCA检测的规范化和质控水平。
 
根据您对卵巢癌的日常诊疗,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您认为PARP抑制剂在未来卵巢癌领域有哪些主要探索方向?
 
王建教授: PARP抑制剂“合成致死”的概念提出以后,相继在卵巢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领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尤其是卵巢癌领域,堪称里程碑。PARP抑制剂的研究方向,目前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维持治疗。SOLO1、STUDY19、SOLO2、NOVA、ARIEL3等研究也表明PARP抑制剂在PSR卵巢癌患者维持治疗中有显著获益(在BRCAwt的患者疗效有限),并且更积极地早线维持治疗获益会更大。但BRCAwt卵巢癌患者维持治疗获益仍有待探索,目前有很多正在进行的研究,比如PARPi联合化疗、VEGFR、PD-L1/PD-1抑制剂等。
 
挽救治疗。目前FDA已经批准了奥拉帕利、鲁卡帕利在后线复发性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为后线患者在化疗以外提供了一种新治疗选择。同时,对于铂耐药患者,PARPi联合用药有望获得更好疗效,后线两药或三药靶向联合的研究也在进行中。期待有更好的结果公布。
 
专家简介
 
王建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预防医学会全国生殖健康分会委员、中国预防医学会全国妇科肿瘤分会委员
中华研究型医院全国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
全军医学委员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妇科学院核心专家、导师
中华医学会西安市妇产科分会  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妇产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陕西省妇产科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妇科肿瘤学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陕西省宫颈癌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二届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陕西省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陕西分会理事
陕西省性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
陕西省性医学会阴道镜及宫颈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陕西省妇女健康学会常委
 
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肿瘤中心访问学者(2002.2-2004.10),《中华医学系列杂志》《中华医学实践杂志》常务编委,教育部国家学位中心硕、博研究生论文评审专家,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肿瘤专业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国内及国际交流项目评审专家),陕西省及西安市妇科肿瘤专家库专家、陕西及西安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Gynecological Endocrinology杂志审稿(reviewer)。发表论著155余篇,国际知名杂志(SCI引录)25篇,主编参编学术著作7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1项、陕西科技基金项目1项、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重大工程项目1项,获全军科技进步奖3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奖2等奖1项、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等奖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卵巢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