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肿瘤部位,你在哪一边?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6/29 16:55:01  浏览量:1942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数据提示,根据胚胎发育不同,将大肠分为左右半之后,除了既往已知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等不同之外,左右半肠在病理类型、基因表达、预后、甚至对治疗的反应都存在很大差异。我们特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刘静教授撰稿,详细解析左右半结肠癌的预后差异以及治疗决策的选择,以飨读者!

进入精准医学时代,同一部位或器官的肿瘤已不能简单地看作同一疾病。这一点在消化系统空腔脏器肿瘤中尤为明显。比如食管癌和胃癌,近端和远端疾病无论在病理类型、生物学行为和转移方式等都存在很大差异,治疗手段也因此不同。既往对于结肠癌的认知中,并未将其按照解剖部位分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数据提示,根据胚胎发育不同,将大肠分为左右半之后,除了既往已知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等不同之外,左右半肠在病理类型、基因表达、预后、甚至对治疗的反应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近年来甚至在国际指南中,已经开始根据肿瘤部位推荐治疗方案,特别是针对靶向肿瘤细胞的EGFR单克隆抗体,其应用除受RAS状态影响之外,对于肿瘤部位也进行了限制。左右半肠癌渐渐被看成两种不同的疾病。然而,这条连续的肠子真的可以按照解剖部位截然分成两段,并进而根据部位选择治疗方案吗?
 
 
对于晚期疾病的治疗,我们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预后,因预计生存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治疗的目标和强度。左右半肠的预后不同,这一点在诸多研究中均已提示,今年ASCO关于左右半肠的数据虽然不多,但80405研究继2016年公布了左右半肠癌的生存数据差异之后,进一步进行了包括原发灶部位、性别、种族、年龄、同时/异时性转移、分子分型,以及BRAF、RAS和 MSI 状态等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对于转移性肠癌,肿瘤部位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HR=1.392,95%CI: 1.032-1.878,P=0.031)。那么,在预后截然不同的前提下,面对不同部位的肿瘤和不同的治疗目标,我们制定治疗决策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呢?
 
对于初始不可切除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目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广泛转移者,以疾病控制为目标,此时当追求生存获益。国外多项研究和汇总分析结果均显示,西妥昔单抗能为左半(K)RAS野生型mCRC患者带来大于3年的总生存期,明显超过单纯化疗和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国内的TAILOR研究结果也显示,RAS野生型左半肠癌中,西妥昔单抗+FOLFIRI对比FOLFIRI能显著延长OS(22.0月 对比18.7 月)。因此,对于以疾病控制为目标的患者,左半肠癌因西妥昔单抗的生存优势,可作为首选方案推荐。
 
另一大类为寡转移患者,以快速深度缩瘤转化为可手术为目标,此时当追求反应率而非OS,因影响生存的最重要因素是能否接受手术治疗。对于RAS野生型患者,如肿瘤位于右半肠, 可选的转化治疗方案目前争议很大,2017年NCCN指南不再推荐抗EGFR单抗,而CSCO最新发布的指南并未对此做出限制。刚刚发表在Annual of Oncology杂志上的6项随机研究的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化疗联合抗EGFR单抗除了在左半肠可明显提高反应率(OR 2.12 [1.77–2.55] ; P < 0.001)之外,在右半肠癌也优于单纯化疗或联合贝伐珠单抗(OR 1.47 [0.94–2.29] ; P = 0.089),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至少不会比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差。 因此,对于需要转化缩瘤的右半肠癌,抗EGFR单抗也不失为一个治疗选择,尤其对于体能状况不佳,无法耐受三药强烈转化的病人更值得推荐。
 
面对左右半肠在诸多方面的不同,我们是否真的应该将其当作两种疾病来对待呢?其实不然。国内的大型回顾性研究结果提示,肠癌从左半到右半总生存期越来越短,从直肠到末端回肠的分子事件也呈逐渐过渡。因此,这条连在一起的肠子,还是一根,而不是两根。今年的ASCO年会了也公布了左右半肠的CMS亚型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不同CMS亚型不均匀分布于各个原发部位,不同分型对两种单抗的反应有所不同,因此CMS亚型可能是隐藏在肿瘤部位背后的影响因素之一。此外,80405研究发现,右半肠癌中占多数的CMS1亚型的MSI-H表型病人,对西妥昔单抗的疗效明显劣于贝伐珠单抗(OS 11.5对比30.0个月,P=0.002),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右半肠癌对西妥昔单抗疗效不佳的原因。虽然样本量很少仍需进一步验证,但现象十分值得重视。由此可见,左右半肠癌表现出来的诸多不同,其实是由于其背后的各种分子事件导致的,部位本身只是表象。
 
综上所述,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如果一定要看外在的部位,目前我们知道的是:肿瘤部位是独立预后因素,左半肠癌优于右半肠癌。在治疗决策方面,以缩瘤为治疗目标时,不论肿瘤部位,抗EGFR单抗联合化疗的ORR,ETS和DpR均优于化疗或联合贝伐珠单抗。以疾病控制为治疗目标时,在左半肠癌,一线接受抗EGFR单抗联合化疗可最大化生存获益,应作为首选方案推荐。如果可以看内在,左右半肠癌的预后和疗效差异是基于生物学和分子特征基础之上,并呈连续变量分布。在缺乏精确筛选指标的当下,我们可以参考部位做优选,但不建议做取舍,因为阴性选择须格外谨慎,不恰当的排除病人,可能会牺牲一些潜在获益人群。
 
精准医学发展到今天,未来的方向只能是渐行渐远,渐精准,走到最后,每一条路必然都是孤独的。
 
专家简介
 
 
刘静
 
医学博士,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获硕士学位,2009年获肿瘤学博士学位。2007-2008年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NCI/NIH)研修,从事肿瘤及免疫细胞信号传导机制研究,归国后主要从事胃肠道肿瘤耐药机理的基础与转化研究。承担国家级及省级课题多项,做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的科研成果多次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主要学术兼职:现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翻译小组组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肿瘤临床协作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内科治疗专委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MDT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精准微创专委会委员;中国医促会结直肠病学分会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肿瘤营养学分会理事。

版面编辑:尹丽萌  责任编辑:唐蕊蕾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消化系统

分享到: 更多